目前鐵路混凝土產品生產現狀。
(一)工藝落后,設備過時。
鐵道混凝土制品工程中所使用的設備十分陳舊,技術水平也比較落后,例如攪拌混凝土時,一般采用杠桿秤。一些橋梁廠仍采用鋼木結合的模式,在側震和低震型中通常選擇附加式振動器。加工過程中不存在分級碎石,河沙和碎石的含水量不能通過測定來控制混凝土的干燥硬性。
㈡環境惡劣。
普通鐵路混凝土制品廠在攪拌水泥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粉塵污染,車間內噪聲已超過標準,產生噪聲的原因有鋼模振動臺面振動,無齒鋸、吊車、風泵和滾輪發出的聲音。此外,工人的勞動強度也較大,由于需要用大錘來搬運模型,有些制件工人甚至用手工擰緊螺栓。
㈢生產的產品質量下降。
有的廠家對原料質量控制不夠嚴格,導致水泥制品中砂石含量超標。由于河沙顆粒較細,在某些河沙中也會有卵石,卵石不符合標準,但在混凝土產品中經常會出現卵石,使混凝土產品質量較低,產生較大的離散性。如橋梁梁體中易產生裂紋,且在與安裝尺寸匹配時還會產生誤差。所留預應力孔段的薄弱部位使應力集中,使預留孔周圍產生一些微小的裂縫,若裂紋縱向發展,則會使混凝土制品失去預應力作用。在安裝后,預應力產品還會產生縱裂,其表面的混凝土拉應力過大,再加上混凝土攪拌、砂石原料、振搗成型及養護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質量問題。通常裂縫寬度為0.1~0.5毫米,嚴重的裂縫會穿過產品頂部。
(四)產品種類不全。
如近幾十年來,鐵路混凝土制品大多采用T形梁或箱形簡支梁等。枕木采用的方法一般還是老式的等等,基本沒有特別大的改變,即使換了型號,時間也比較長。此外,其它預應力制品的外形結構并未發生根本變化[2]。